行进中国丨一株水草的“点金术”
行进中国丨一株水草的“点金术”
行进中国丨一株水草的“点金术”人民网“行进中国”湖北(húběi)调研采访团
清晨,梁子湖雾气氤氲。66岁的老渔民余启银划着小船驶入湖心,弯腰捞起一簇翠绿的狐尾藻(húwěizǎo),脸上漾开笑容:“现在(xiànzài)湖里的水草,比(bǐ)我年轻时养的鱼还金贵哩!”
俯瞰(fǔkàn)梁子岛。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摄
眼前(yǎnqián)碧波万顷、水草摇曳的景色,让人很难想象十余年前这里曾(céng)围网密布。作为湖北的“掌上明珠”,面积(miànjī)达370平方公里的梁子湖,正经历一场“以草净水、点草成金”的绿色变革。
余启银(yúqǐyín),正是这(zhè)场变革的(de)亲历者与受益者。世代以湖为生的余启银,清晰记得2018年冬天的抉择。响应政府生态保护号召,他亲手拆除(chāichú)了自家30亩(mǔ)养鱼围网。“看着空荡荡的湖面,心里发慌,不养鱼,我们吃啥?”这不仅是余启银的疑问,更是当时众多渔民面临的现实困境。
转机出现在2021年。鄂州市梁子湖区试点启动“以草净水(jìngshuǐ)”工程,推广水草种植技术(jìshù),引导渔民转型。“专家说(shuō)像苦草这样的沉水植物是‘水下清道夫’,不仅能吸磷净水,还能卖钱,我第一个报了名!”余启银的积极性(jījíxìng)被点燃。
湖水清澈见底,莲花(liánhuā)随风飘曳。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
如今,余启银像照看孩子般管护“水下农场”。阳光穿透清澈的(de)湖水(húshuǐ),照亮随波舞动的苦草丛林,他骄傲地说:“水质清了(le),夏天都能看清湖底的水草在跳舞!”
数据印证着余启银的感受:近两年来,梁子湖鄂州水域水质稳定在Ⅲ类。最新监测显示,今年1月至5月,水质持续向好,总磷浓度(nóngdù)降至(jiàngzhì)0.0415mg/L,较(jiào)去年同期下降7.3%。
村民正在管护水草。人民网(rénmínwǎng)记者 周雯摄
生态修复的成效(chéngxiào),催生出“水草+”新(xīn)产业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2024年初,湖北水草(shuǐcǎo)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应运而生,在当地建设600亩水草种植示范基地(jīdì)。该公司负责人喻建齐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:常用的沉水水草,如狐尾藻(rúhúwěizǎo)、苦草,市场价约(yuē)2000元/吨,亩均种植成本约3000元,年养护成本低于500元,亩产可达4吨左右,每亩可赚(zhuàn)约4500元,经济效益显著。
在(zài)梁子湖区沼山镇东井外圩,近8000亩曾因养殖污染的水体已变身水草(shuǐcǎo)生态湿地。周边村民如沙湾村的刘红喜(liúhóngxǐ),将鱼塘流转给基地后,从养鱼户转为水草管理员。“以前养鱼收入不稳还污染水,现在收租金、领工资(gōngzī),收入翻番!”
在磨刀矶生态基地,养殖户陈瑞生欣喜(xīnxǐ)地展示着(zhe)他(tā)的“蟹草共生”塘。“看,螃蟹在草里捉迷藏呢!”水草为(wèi)螃蟹提供荫蔽和脱壳场所,螃蟹排泄物成为天然肥料,形成良性循环,螃蟹品质提升带动价格翻倍。2025年3月,磨刀矶3000亩示范基地投放百万蟹苗,“水草+螃蟹”模式让养殖户收入(shōurù)大增。
总面积约8000亩的(de)梁子湖区水草产业基地里,“水草+”还在延伸(yánshēn)。
“水草+研学”,让(ràng)梁子湖水生植物科普基地成为周边地区中小学生研学的目的地(mùdìdì),孩子们(men)把水草制成标本,惊呼“原来苦草是水下氧气工厂”。
梁子湖水生植物科普基地(jīdì)的观光游船。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
“水草+文旅(wénlǚ)”也逐渐兴起。随着水质和周边环境的(de)美化,梁子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、民宿等产业。一株水草,让梁子湖人吃上(shàng)了现代农业饭,更吃上了“生态饭”“旅游饭”。
在梁子湖铜铁海景区(jǐngqū),村湾改造成了山水相依的田园景区。农家乐、采摘园多种休闲场景在环湖(huánhú)绿道沿线遍地开花,带动了5000多名周边(zhōubiān)农民就业。
去年,梁子湖环湖绿道入选2024“中国(zhōngguó)骑行地图(dìtú)”百条精品骑行路线,荣获(rónghuò)湖北省最美赛道奖,成为骑行爱好者的“乐园”。近(jìn)3年,梁子湖半程(bànchéng)马拉松赛等赛事连续举办,2024年全区接待旅游者348.37万人次,同比增长15.5%,实现旅游总收入17.83亿元,同比增长28.6%。
余启银望着远处新落成的磨刀(módāo)叽湿地公园,感慨三代生计(shēngjì)变迁:“爷爷辈捕鱼,我种草,孙子辈都开始学生态旅游管理了!”
“我们将(jiāng)继续深入发展(fāzhǎn)‘水草+’产业,不断延伸水草产业链条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让生态‘高颜值’变经济‘高价值’。”梁子湖区梁子镇党委书记(dǎngwěishūjì)刘峰说。
梁子岛(liángzidǎo)风景。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摄
从“以渔(yú)为生”到“以草兴业(xīngyè)”,梁子湖的变迁不仅是一汪碧水的重生,更是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,每一株水草(shuǐcǎo)都讲述着荆楚大地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(jīnshān)银山”的故事。(张峰 荣先明 周雯 郭婷婷 周倩文 周恬)
人民网“行进中国”湖北(húběi)调研采访团
清晨,梁子湖雾气氤氲。66岁的老渔民余启银划着小船驶入湖心,弯腰捞起一簇翠绿的狐尾藻(húwěizǎo),脸上漾开笑容:“现在(xiànzài)湖里的水草,比(bǐ)我年轻时养的鱼还金贵哩!”
俯瞰(fǔkàn)梁子岛。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摄
眼前(yǎnqián)碧波万顷、水草摇曳的景色,让人很难想象十余年前这里曾(céng)围网密布。作为湖北的“掌上明珠”,面积(miànjī)达370平方公里的梁子湖,正经历一场“以草净水、点草成金”的绿色变革。
余启银(yúqǐyín),正是这(zhè)场变革的(de)亲历者与受益者。世代以湖为生的余启银,清晰记得2018年冬天的抉择。响应政府生态保护号召,他亲手拆除(chāichú)了自家30亩(mǔ)养鱼围网。“看着空荡荡的湖面,心里发慌,不养鱼,我们吃啥?”这不仅是余启银的疑问,更是当时众多渔民面临的现实困境。
转机出现在2021年。鄂州市梁子湖区试点启动“以草净水(jìngshuǐ)”工程,推广水草种植技术(jìshù),引导渔民转型。“专家说(shuō)像苦草这样的沉水植物是‘水下清道夫’,不仅能吸磷净水,还能卖钱,我第一个报了名!”余启银的积极性(jījíxìng)被点燃。
湖水清澈见底,莲花(liánhuā)随风飘曳。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
如今,余启银像照看孩子般管护“水下农场”。阳光穿透清澈的(de)湖水(húshuǐ),照亮随波舞动的苦草丛林,他骄傲地说:“水质清了(le),夏天都能看清湖底的水草在跳舞!”
数据印证着余启银的感受:近两年来,梁子湖鄂州水域水质稳定在Ⅲ类。最新监测显示,今年1月至5月,水质持续向好,总磷浓度(nóngdù)降至(jiàngzhì)0.0415mg/L,较(jiào)去年同期下降7.3%。
村民正在管护水草。人民网(rénmínwǎng)记者 周雯摄
生态修复的成效(chéngxiào),催生出“水草+”新(xīn)产业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2024年初,湖北水草(shuǐcǎo)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应运而生,在当地建设600亩水草种植示范基地(jīdì)。该公司负责人喻建齐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:常用的沉水水草,如狐尾藻(rúhúwěizǎo)、苦草,市场价约(yuē)2000元/吨,亩均种植成本约3000元,年养护成本低于500元,亩产可达4吨左右,每亩可赚(zhuàn)约4500元,经济效益显著。
在(zài)梁子湖区沼山镇东井外圩,近8000亩曾因养殖污染的水体已变身水草(shuǐcǎo)生态湿地。周边村民如沙湾村的刘红喜(liúhóngxǐ),将鱼塘流转给基地后,从养鱼户转为水草管理员。“以前养鱼收入不稳还污染水,现在收租金、领工资(gōngzī),收入翻番!”
在磨刀矶生态基地,养殖户陈瑞生欣喜(xīnxǐ)地展示着(zhe)他(tā)的“蟹草共生”塘。“看,螃蟹在草里捉迷藏呢!”水草为(wèi)螃蟹提供荫蔽和脱壳场所,螃蟹排泄物成为天然肥料,形成良性循环,螃蟹品质提升带动价格翻倍。2025年3月,磨刀矶3000亩示范基地投放百万蟹苗,“水草+螃蟹”模式让养殖户收入(shōurù)大增。
总面积约8000亩的(de)梁子湖区水草产业基地里,“水草+”还在延伸(yánshēn)。
“水草+研学”,让(ràng)梁子湖水生植物科普基地成为周边地区中小学生研学的目的地(mùdìdì),孩子们(men)把水草制成标本,惊呼“原来苦草是水下氧气工厂”。
梁子湖水生植物科普基地(jīdì)的观光游船。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
“水草+文旅(wénlǚ)”也逐渐兴起。随着水质和周边环境的(de)美化,梁子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、民宿等产业。一株水草,让梁子湖人吃上(shàng)了现代农业饭,更吃上了“生态饭”“旅游饭”。
在梁子湖铜铁海景区(jǐngqū),村湾改造成了山水相依的田园景区。农家乐、采摘园多种休闲场景在环湖(huánhú)绿道沿线遍地开花,带动了5000多名周边(zhōubiān)农民就业。
去年,梁子湖环湖绿道入选2024“中国(zhōngguó)骑行地图(dìtú)”百条精品骑行路线,荣获(rónghuò)湖北省最美赛道奖,成为骑行爱好者的“乐园”。近(jìn)3年,梁子湖半程(bànchéng)马拉松赛等赛事连续举办,2024年全区接待旅游者348.37万人次,同比增长15.5%,实现旅游总收入17.83亿元,同比增长28.6%。
余启银望着远处新落成的磨刀(módāo)叽湿地公园,感慨三代生计(shēngjì)变迁:“爷爷辈捕鱼,我种草,孙子辈都开始学生态旅游管理了!”
“我们将(jiāng)继续深入发展(fāzhǎn)‘水草+’产业,不断延伸水草产业链条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让生态‘高颜值’变经济‘高价值’。”梁子湖区梁子镇党委书记(dǎngwěishūjì)刘峰说。
梁子岛(liángzidǎo)风景。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摄
从“以渔(yú)为生”到“以草兴业(xīngyè)”,梁子湖的变迁不仅是一汪碧水的重生,更是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,每一株水草(shuǐcǎo)都讲述着荆楚大地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(jīnshān)银山”的故事。(张峰 荣先明 周雯 郭婷婷 周倩文 周恬)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